边晓斌:为人民燃尽光热-凯发k8ag旗舰厅

边晓斌:为人民燃尽光热
2024-09-11 07:48: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

□ 本报记者 胡兰兰

9月2日,仪征市宝能小学迎来首批350名学生。看着小学生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崭新而温馨的校园,仪征市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李忠正瞬间湿了眼眶,“如果边副院长能亲眼看到,该有多好!”

为了让因债务纠纷一度停摆的宝能小学项目如期完工,仪征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边晓斌曾奔波忙碌了几个月。然而,他却没能等到学校建好的这一天。去年12月14日,边晓斌前往仪征市区某破产楼盘现场勘察时,因防护板突然断裂,从5米多高的二楼跌落,因公牺牲。年仅49岁的边晓斌,猝然告别了热爱的司法事业。

一生择一事,一事为公正。扎根基层法院29年,边晓斌始终坚持对党忠诚、对事业赤诚、对人民忠诚,在法槌起落间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像一个“燃灯者”,义无反顾地燃烧自己,帮助了很多人,照亮了很多人。在他离开后近10个月的时间里,无数人含着悲痛深情怀念,讲述他的故事、追忆他的精神。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我必须去”

边晓斌发生意外的停工工地,距法院仅有2公里。站在仪征法院6楼会议室往北看,停工大楼的轮廓清晰可见。这是仪征市最后一块烂尾楼,部分住宅更事关上百名居民的“安居梦”。楼盘进入破产程序后,如果一“破”了之,简单拍卖烂尾楼,连担保债权都不能完全清偿。“保交楼稳民生,成了晓斌生前最牵挂的事。”仪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江厚良清楚地记得,去年12月14日上午10点多,扬州中院办案人员要去工地现场勘查,边晓斌放下手头正在忙的事情,自告奋勇一同前去。他说:“这个工程关系着数百名群众的切身利益,情况我了解,我必须去!”

那天天空中飘着微雨。由于大楼已停工4年之久,边晓斌提出看看裸露的钢筋是否锈蚀,评估一下楼盘有没有续建的条件。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江厚良不禁哽咽起来,“勘查前他还不停地跟我说他的想法,希望可以尽全力争取续建,让买房的老百姓能拿到房,没想到半个小时后就发生了意外……”

和边晓斌共事4年,在江厚良的记忆里,只要涉及老百姓的事,边晓斌总是爱跑现场解决问题。边晓斌曾在述职报告中写到:人在现场,才能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才能正确决策。

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从漫天飞雪中坚持赴租赁场地勘查取证,到不辞辛劳为意外致伤农民工奔走协调……20岁参加工作以来,边晓斌腿不离基层、心不离群众,脚步遍布仪征各个村落,办理的上千起案件“零上访、零投诉”。

2020年,因债务纠纷,宝能小学校区及配套市政道路施工停摆。眼看附近上千名适龄儿童的入学就要受到影响,2022年国庆节期间,当地政府召开紧急协调会,要求全市各部门全力支持学校建设。这件棘手的事情让仪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法规科科长胡玲玲一筹莫展,“但在协调会上,边副院长态度特别坚定。他说,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保障学校高效高质续建,我们志在必得!”这番话,把大家的士气都鼓舞了起来。

和边晓斌一同处理此事的仪征法院审判员杜志宏记得,这次会后,边晓斌顾不得假期休息,督促案件承办人及时保全施工单位名下财产。紧接着,他又拍板宝能小学项目先予执行,在执行现场协调沟通,让新的施工单位顺利开展工作,学校得以按时开学。“以前孩子们要花20分钟、过一座车流密集的桥去上学,现在走几分钟就到学校了。家长和学生都省心,也安心了。”杜志宏欣慰地说。

把司法温暖传递给每一名当事人

在边晓斌办公室的书橱里,一块纪念奖牌被摆在最醒目的位置,上面写着“真情系百姓、温暖抵人心”。奖牌后面,是边晓斌和工人笑容灿烂的合影。这些是边晓斌为200多名工人解决长达5年的劳动合同纠纷的见证。

2008年5月,仪征一家大型企业的200多名短期工集体到法院起诉,提出要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诉求。此前,企业连续10多年与他们签订一年期劳动合同,但2007年11月,公司突然通知让这批工人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再以派遣工名义派回原岗位。觉得被不公正对待的工人们不服,甚至围堵企业和法院。由于当时法律对劳务派遣的施行条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案子一度陷入僵局。

2010年5月,刚刚调任仪征法院民一庭庭长的边晓斌,主动接手了这个“烫手山芋”。为了化解矛盾,他带队找每个职工谈话,工人白天不在家就晚上去。面对火冒三丈的工人、怨声载道的企业,边晓斌耐心协商,几乎穷尽了当时各种可能的凯发k8ag旗舰厅的解决方案。“5年多里,我们去了100多次法院,他每次都很和气,告诉我们进度,听取我们的想法,为我们想办法,没有一点不耐烦,甚至还忍着我们的怒气。”当年的工人代表老杨记得,边晓斌为这事记了厚厚一大本笔记,大家被他感动,都愿意配合他工作,冷静等待法院协商。

到了2013年,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施行,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工作岗位实施。边晓斌立即组织工人与企业再调解,近500名工人与企业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场旷日持久、人数众多的劳动合同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法官办的不仅是案件,更是别人的人生。”这句话,在边晓斌身上有了生动的诠释。仪征法院民一庭副厅长徐爱菊对边晓斌的一句话记忆犹新,“他说,司法审判工作是一项‘守心’的工作,要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尽心竭力让司法温暖触及每一名当事人。”

杨玉珍和魏健母子,就曾被边晓斌深深温暖过。2010年11月,杨玉珍的丈夫魏文斌在小区安装楼牌号时不慎从高空摔下,颅脑受伤严重。由于老板“躲”了起来,举目无亲的他们不得不四处借债治病。“每次我们感觉挺不过来的时候,边副院长总是和我说‘你放心’‘不要怕’‘我们来想办法’。因为他的帮助,我才没有做傻事,儿子的学业得以继续。”说起这段往事,杨玉珍忍不住哽咽。当时边晓斌带头捐款,多次向相关部门申请救助资金,奔走各方协调案件,让他们尽快获得了赔偿。

案件办结了,但边晓斌总是想着多做一点、跨前一步。彼时,仪征从事木匠、漆匠、瓦匠、水工、电工“小五匠”行业的农民工已有17万人,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医疗费是绝大部分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为此,边晓斌倡议开展农村建筑工人意外伤害保险试点,推动当地包工头“凡用工、必买险”,给每一个普通家庭多一份保障。这一试点也推动了行业的进步,2015年,人社部出台意见,全国3600万建筑业农民工都被纳入了工伤保险的范畴。

让有价值的破产企业“重生”

由“案结了事”变“案结事了”,推动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这样的办案理念,从民事审判到破产案件,边晓斌始终如一地践行着。

2014年5月,仪征法院受理苏港造船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自企业裁定破产后直至2021年,苏港公司8次挂牌拍卖,均因无人报名而流拍。破产财产变价处置困难带来的苏港200多名员工工资拖欠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自2021年转向负责破产审判以来,这件事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边晓斌的心上。

2021年下半年,造船业发展有了起色,边晓斌发现转机,立即向仪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议,把破产财产处置与政府招商引资工作衔接处理。当时各政府部门之间分歧较大,一些问题久议难决。仪征法院审委会委员王玥记得,会上是边晓斌果断拍板。“现在最重要的是促成破产财产拍卖成交,保障广大债权人能够在年前得到清偿和分配,出了问题我来承担!”因为边晓斌的这句话,意向投资人坚定了信心。

2021年12月14日,经过26轮激烈竞拍,苏港破产财产最终以2.34亿元的价格成交。当年12月底,这起持续了7年多的破产案件顺利审结,债权人在春节前得到清偿,33.37万平方米的沿江土地和4.5万平方米的厂房资源也被重新盘活,真正实现了破产财产价值最大化目标。

这起案件,也为法院处理类似企业破产重整案件积累了经验。去年11月,在边晓斌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扬州国裕船舶制造有限公司通过创新破产财产先维修再重整,灵活采用“资产出租”方式,让企业重获新生。今年1月以来,企业陆续恢复生产,预计年产值将超过5亿元。

边晓斌牺牲后,同事在他的办公室发现了47本工作笔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工作任务、工作计划、改进措施、完成时序、预期效果等。这些笔记,清晰展现着一名人民公仆29年来忠诚于党、服务人民、坚守正义、温暖社会、担当奉献的闪光印迹。他的笑容和奔波的身影,也留在了每一个他所温暖过的人心中。

作者:  编辑:马丽花  
qq截图20240911142232.jpg

热点新闻

推荐新闻

"));
网站地图